人工挖孔桩施工

人工挖孔桩就用人工挖土成孔,灌注混凝土成桩的一种桩基础型式。这种桩型的特点是:桩径大,单桩承载力高,沉降量小,一般设计为一柱一桩;可直接检查桩孔尺寸和持力层情况,成桩质量可靠;施工无振动,无噪声,无环境污染。但存在成孔劳动强度较大,单桩施工速度较慢、安全性较差的问题。一般适用于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黏性土、填土、粉土及各类风化岩层中。

适应条件:无地下水或少量地下水的土层和风化软质岩层,孔深一般不宜超过15M,直径一般在1.2到3.5之间。

二、施工准备

1.人工成孔桩孔,井壁支护要根据该地区的土质特点、地下水分布情况,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。

2.开挖前场地完成三通一平。地上、地下的电缆、管线、旧建筑物、设备基础等障碍物均已排除处理完毕。各项临时设施,如照明、动力、通风、安全设施准备就绪。

3.熟悉施工图纸及场地的地下土质、水文地质资料,做到心中有数。

4.按基础平面图,设置桩位轴线、定位点;桩孔四周 撒灰线,放线工序完成后,办理预检手续。测定高程水准点。

5.按设计要求、施工方案制作好钢筋笼。

6.在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区域,先降低地下水位至桩底以下0.5m左右。

主要工器具:

卷扬机组或电动葫芦、手推车或翻斗车、镐、锹、手铲、钎、线坠、定滑轮组、导向滑轮组、混凝土搅拌机、吊桶、溜槽、导管、振捣棒、插钎、粗麻绳、钢丝绳、安全活动盖板、防水照明灯,电焊机、通风及供氧设备、扬程水泵、活动爬梯、安全带等。模板:组合式钢模、弧形工具式钢模四块(或八块)拼装。卡具、挂钩和零配件。

三、工艺流程

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:平整场地→放线定桩位及高程→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→支护壁模板→浇筑第一节护壁砼→检查桩位(中心)轴线→架设垂直运输架→安装电动葫芦(卷扬机或木辘轳)→安装吊桶、照明、活动盖板、水泵、通风机等→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(修边)→先拆第一节模板、支第二节护壁模板→浇筑第二节护壁砼→检查桩位(中心)轴线→逐层往下循环作业→开挖扩底部分→检查验收→吊放钢筋笼→放砼溜筒(导管)→浇筑桩身砼(随浇随振)→桩顶位置

四、成品保护

1、已挖好的桩孔必须用木板或脚手板、钢筋网片盖好,防止土块、杂物、人员坠落。严禁用草袋、塑料布虚掩。

2、已挖好的桩孔及时放好钢筋笼,及时浇筑混凝土,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h,以防坍方。有地下水的桩孔要随挖、随检、随放钢筋笼、随时将混凝土灌好,避免地下水浸泡。

3、桩孔上口外圈要做好挡土台,防止灌水及掉土。

4、保护好已成形的钢筋笼,不得扭曲、松动变形。吊入桩孔时,不要碰坏孔壁。串桶要垂直放置防止因混凝土斜向冲击孔壁,破坏护壁土层,造成夹土。

5、钢筋笼不要被泥浆污染:浇筑混凝土时,在钢筋笼顶部固定牢固,限制钢筋笼上浮。

6、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毕,要复核桩位和桩顶标高。将桩顶的主筋扶正,用塑料布或草帘围好,防止混凝土发生收缩、干裂。

7、施工过程妥善保护好场地的轴线桩、水准点。不得碾压桩头,弯折钢筋。

五、质量预控

1.成孔困难,塌孔

原因分析:地质复杂,出现上层滞水,造成塌孔;遇到了干砂或流砂;地下水丰富,措施不当,造成护壁困难;雨期施工,成孔、护壁困难。

防治措施:开挖前要掌握现场土质情况,做好防水、排水措施。错开桩位开挖,缩短每节高度,随时观察土体松动情况,必要时可在坍孔处用砌砖,钢板桩、木板桩封堵:操作过程要紧凑,不留间隔空隙,避免坍孔 。

2.孔底虚土

原因分析:局部出现上层滞水,遇到砂土,造成坍孔;孔口回落土过多;成孔、修边以后有较多虚土、碎砖,未认真清除。

防治措施:做好排水、支护措施;做好孔口防护措施,以防回落土掉入孔底;在放钢筋笼前后均要认真检查孔底,清除虚土杂物,必要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底。

3.钢筋笼扭曲变形

原因分析:钢筋笼加工制作时点焊不牢,未采取支撑强钢筋,运输、吊放时产生变形、扭曲。

防治措施:钢筋笼要在专用平台上加工,主筋与箍筋点焊牢固,支撑加固措施要可靠,吊运要竖直,使其平稳地放人桩孔中,保持骨架完好。

4.桩身混凝土质量差,有缩颈、空洞、夹土等现象

原因分析:在浇筑混凝土时,浇筑时间 不连续,出现塌孔,造成夹泥。

防治措施:在浇筑混凝土前二定要做好操作技术交底,坚持分层浇筑、分层振捣、连续作业。必要时用铁管、竹杆、钢筋钎人工辅助插捣,以补充机械振捣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