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政道路识图基础
道路工程图的基本组成
道路路线:沿道路长度方向的车行道中心线。
平面图: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。
纵断面图:沿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,再行展开即是路线的纵断面。
横断面图: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横断面。
构筑物详图:路面结构图、桥涵布置图等详图
道路工程图的完整组成
1.路线平面图
2.路线纵断面图
3.直线、曲线及转角一览表
4.逐桩坐标表
5.纵坡、竖曲线表
6.路基设计表
7.路基标准横断面图
8.路基横断面设计图
9.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
10.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
11.挡土墙布置图
12.路面结构图
13.路基、路面排水工程设计图
14.桥梁布置图
15.涵洞布置图
一、平面图
道路在水平面上的投影。表示城市道路的走向、平面线形以及沿线地形和地物情况。
1.平面线形
汽车的转向:
①角度为零:
②角度为常数:
③角度为变数:
汽车行驶轨迹线:
①曲率为0——直线
②曲率为常数——圆曲线
③曲率为变数——缓和曲线(回旋线)
道路平面线形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,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。
2.直线
行进方向明确、里程最短、视距良好、测设和施工最方便,行车迅速;
但难以与地形协调,直线太长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,街景单调。
3.圆曲线
能适应地形变化、可循性好,可引起驾驶者的注意,容易测设,可正面看到街景。
主点代号
JD—交点
ZY—直圆点
QZ—曲中点
YZ—圆直点
曲线要素
α—转折角,区分左右
R—圆曲线半径
T—切线长
E—外矢距
L—曲线长度
4.缓和曲线作用:
①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,适应车辆行驶
②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,旅客感觉舒适
③缓和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,行车更加平稳
④与圆曲线配合得当,增加线形美观
主点代号
JD—交点
ZH—直缓点
HY—缓圆点
QZ—曲中点
YH—圆缓点
HZ—缓直点
曲线要素
α—转折角,区分左右
R—圆曲线半径
T—切线长
E—外矢距
L—曲线总长度
L’—圆曲线长度
Ls—缓和曲线长度
5.道路平面图内容
地形部分:
比例:常为1:500或1:1000
方位:指北针或坐标网
地形:等高线
地物:房屋、桥梁、田地、管线等图例
水准点
路线部分:
道路中心线
车道布置
里程桩号:路线上某一点的代号,亦表示道路起点至该点的距离。例K4+405
坐标定位
平曲线几何要素:T、L、R、α、E
二、纵断面图
沿着道路中线剖切并展开的竖向剖面。表示道路沿纵向的坡度起伏变化情况。
地面线: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的高程而点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;
设计线:路线上各点路基设计高程的连线。
1.纵坡:
以%表示,上坡为+,下坡为-。
i=H/L
最大纵坡:见下表
最小纵坡:0.3% (横向排水不畅时设置)
2.竖曲线
在两个不同坡段的变坡点处,为保证行车视距、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置的一段曲线。
形式:二次抛物线
类型:凹型、凸型
3.竖曲线要素
变坡角ω=i1-i2
曲线长L=Rω
切线长T=L/2
外矢距E=T2/2R
L=Xb-Xa
E=|HBPD-HQZ|
变坡点BPD
4.纵断面图内容
图样部分:
比例:横向表征里程,比例常为1:1000;纵向表征高程,比例常为1:100。
地面线
设计线
竖曲线
沿线构筑物
图表部分:
地质情况
坡度及坡长
设计高程
原地面高程
填挖情况
里程桩号
直线与曲线
三、横断面图
沿道路宽度方向,垂直于道路中心线的剖面。
1.横断面的组成
⑴机动车道
一条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.25m、 3.5m 、3.75m。
⑵非机动车道
自行车1m,三轮车2m,一般为3.5~8.0m。
⑶人行道
除满足步行交通需要外,还要满足植树、护栏、地下管线埋设等要求,一般为2.0~5.0m。
⑷分车带
按位置分为中间带和两侧带,中间带由分隔带和路缘带组成。宽度一般为1.0~3.0m。
2.横断面的形式
单幅路、双幅路、三幅路、四幅路
3.横断面图内容
比例:1:200
道路中心线
车行道、人行道等宽度
横坡度大小和方向
树木、路灯
地下管线
5.超高
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,而设置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,称为超高。
6.加宽
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,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,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,称为加宽。
四、路拱详图
1.路拱定义
为了排除雨水,将车行道做成由中间向两边倾斜的形式,称为路拱。
2.路拱形式
抛物线形、屋顶形、折线形
3.路拱坡度
坡度大小主要考虑行车安全、排水、美观的要求,对于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常取1%~2%。